公交车开进潇湘村(一线调研)

发布时间:2024-06-18 20:28:19 来源: sp20240618

  65路公交车行驶在改扩建后的城乡公路上。   刘武俊摄(人民视觉)

  潇湘村村民和赶集后回城的市民一同搭乘65路公交车。   代石全摄(人民视觉)

  潇湘村果农搭乘65路公交车到集市上卖货。   刘武俊摄(人民视觉)

  10公里路,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潇湘街道潇湘村,距离曲靖市区约10公里。依山傍水,物产丰饶,毗邻城区却有山相隔。在过去,不便的交通给村民带来很多难处:通村沙石路曲折难走,公共交通只有小型客运面包车。进城不易,产业发展更受阻:村里的东西难出去,村外的东西难进来,村民守着资源,生活却没有大的改变。

  一条公交线路改变了一个村庄。这是潇湘村村民最真切的感受。今年3月1日,曲靖市新开通65路公交车,往返于潇湘中学站和麒麟城区的珠江源大剧院站,15至20分钟一班,票价2元——从潇湘村到城区仅需20分钟。

  对乡亲们来说,这10公里的路,从来没这么近过。

  连通潇湘村和曲靖市区的农村公交,结束了村民进城只靠走路、骑摩托或搭小面包车的历史。乡亲们的生活改变几何?不久前,记者走进潇湘村,感受农村公共交通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上学、就医、务工

  “从村里进城方便了”

  秋意渐浓,天朗气清,高瑞烨的心情格外舒畅。

  清晨6点50分的潇湘中学公交站,赶着清早第一班65路公交从潇湘村去往市区的乘客早已集结完毕。村民们或提着行李箱,或背着装满蔬菜的箩筐,翘首等待。人群中有个穿着红白色校服的姑娘不住张望,等待首班车到来。她就是高瑞烨。

  7点整,65路公交车准时到达潇湘中学站,20余名乘客井然有序地排队上车。“老年卡”“学生卡”……电子车票的“嘀嘀”声此起彼伏,新能源大巴上20来个座位坐得满满当当。伴随着广播“坐好握紧扶手”的提示音,这趟农村公交满载着村民,平稳地驶向崭新的一天。

  高瑞烨是曲靖应用技术学校二年级的学生,学校在城北,家住城南,每周的上学交通成了她的麻烦事。“过去没开通公交,进城得坐客运面包车,时间不固定,而且坐满7人才发车。有时候一等就是2小时,一趟还得要7块钱,进城后再转车到学校。”谈起过去上学的不便,高瑞烨忍不住抱怨,“每周返校日,我就得提前一天赶回去,生怕耽误了上课时间。”

  今年3月公交开通后,高瑞烨的返校之路变得更加从容,“从村里出发坐65路到珠江源大剧院站,再转23路公交就能直达学校门口。20公里路1个多小时就能到,路上省下的时间相当于每周多放了半天假!”

  “从村里进城方便了。”谈到坐公交的便利,李存有老人不由地从座位上直起身子,“患腰椎间盘突出十几年,我每隔四五天就得从村里赶到市区的医院做理疗。过去我都是搭客运小面包车,特别费时间。今年公交通了之后,我去市里医院的时间宽裕很多,早上坐公交出发,20分钟就到站。这不,上午做完理疗我还打算到城里买点小吃,下午再坐车回村呢。”

  “过去,有些村民忙完农活还想着再去城里找份零工,可不便的交通导致生活、工作两头都顾不上,只得放弃。”村民赵海英赶一早的车去城里酒店上班,“现在通了公交,村里难见闲人,个个都想着多干活多挣钱,进城务工的村民越来越多了。”

  当天在潇湘村,恰逢周一赶集日。热闹的潇湘集市远近闻名,山上刚采的菌子、果园里刚摘的水果、自家种的蔬菜,还有时尚服饰、生产工具等,百余个摊位在街上铺展开来,熟悉的烟火气在这里汇聚。叫卖声、还价声不绝于耳,街道人潮涌动。

  村民赵吉富家有20亩果园。集市上,他的梨格外走俏,没过多久就卖出去一箩筐。“卖完我又回去摘。集市靠近65路公交的潇湘卫生所站,坐2站车就到自家门口。我办了老年卡,全程免费,也不会增加成本。现摘的梨新鲜,大家都爱买。按今天这行情,我可能要来回跑3趟咯!”赵吉富笑出声。

  通了公交,不光村民方便,市民也受益。

  “今天买了一些新鲜蔬菜,还有土鸡蛋。”家住曲靖市麒麟区白石江街道的严定林老人和老伴,专门从市区坐公交到潇湘村赶集市。“以前买菜都在城里,转来转去就那么几家。想去乡下买点土特产,可那时候到周边村子的大部分公交车还没开通,路又不好走,特别不方便。”严定林说。

  严定林告诉记者,自从65路公交车开通后,他和老伴每周一都会坐公交到潇湘村赶集买菜,“除了买一些村民自种的新鲜蔬菜水果,还可以来郊外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平常我们65路公交有6辆车在跑,一天跑8趟,20分钟左右一趟。每到周一赶集日客流量增大,我们就加大运力,共12辆车在跑,差不多15分钟就有一班。有不少村民都是坐公交来赶集卖货的咧。”公交车驾驶员陈伟说。

  “自从公交开通后,来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为了让更多人体验到我们这热闹的氛围,村委会专门在临近公路的地方,选定一块场地用于村民集中出摊卖货。现有面积能摆下100多个摊位,且有专人维持秩序。”潇湘村党总支书记尹国斌介绍,有了固定的公交线路,每周一赶集日约有500人从城里来到潇湘村,较过去翻了一倍还多。

  修好路、通线路、票价平

  “搭公交省钱又省时”

  想让公交开到村里,第一个要解决的难题就是路。

  旧日的路,让年轻时的潇湘村村民张家德没少吃苦头。那时在家务农的他兼着村委会的财务工作,时常进城办业务。骑摩托穿行在市区和潇湘村之间,成为他的日常。

  “10多公里,都是沙石,仅有几米宽,路基差、坑洼多。逢下雨天路况更糟,一不小心就溅一身泥。”张家德说。

  经过2005年的一次改建,路面状况有所改善,但狭窄的路基让大车很难并行通过。“村里种的蔬菜水果一年比一年多,但大货车却不敢往村里开,怕堵在路上。村民要运农产品出去,只能靠小车拉,或者骑电动三轮车运,又慢又累,费时费钱。”张家德说。

  “农村通公交第一难,便是这道路问题。”麒麟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陈华功说:“公交车对道路的通行条件要求较高。由于公交车体积较大,路面窄了车辆便不好通过。此外,路况太差过于颠簸,乘客安全很难保障。”

  受限于路况,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型面包车队组成的农村客运班线,成了当地群众出行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但坐满才发车的客运模式、单程7元的票价,让不少群众望而却步。

  “有时候想拉点蔬菜进城卖,来回14块钱的车费就能把我这一天赚的钱占去大半,还进个啥城呢?”村民赵玉春告诉记者,因为高票价,没急事不进城、几个月进一次城,是潇湘村村民那时的常态。

  要改变,先修路。2019年底,连接曲靖市麒麟区与马龙区的麒小线改扩建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总投资超过2亿元。今年年初,随着麒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