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零距离”监督 见证人民法院阳光司法

发布时间:2024-06-06 04:47:45 来源: sp20240606

  3月4日,前来北京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傅国涛接到了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高燕竹的电话。

  几个月前,他在最高法第一巡回法庭旁听了一起由最高法民一庭巡回审判团队公开审理的涉建工类纠纷案件。如今,案子出了结果,法官第一时间联络关心案件的人大代表们,反馈案件审理情况。

  这已经不是傅国涛第一次参加人民法院的公开庭审活动。这位中国船舶集团首席技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同时也兼任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他用“法治匠心”来形容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在庭审中展现的专业水准:“我们加工精品零件,法官审理精品案件。”

  这也是近年来各级人民法院自觉接受监督,以能动履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缩影——力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对疑难复杂案件公开听证,既解案件“法结”,更化群众“心结”。

  2023年11月2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7名人大代表在最高法第一巡回法庭见证了一场精彩庭审。

  这是一起涉建工领域的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二审案件,法律关系复杂、历经程序较多。整个庭审过程中,合议庭围绕案件焦点交叉发言、循循追问,秩序井然,程序完整,各方当事人围绕案件争议焦点进行举证、质证,充分发表辩论意见。

  傅国涛表示,这场庭审节奏流畅,法官庭审驾驭能力强,充分保障了各方当事人诉讼权利,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作为最高审判机关的专业水准和良好风范。

  2023年,傅国涛认真参与法院系统履职监督活动50余次,见证了全国各级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开展情况。

  “司法裁判不仅要明确法律依据,也要阐明裁判的法理和价值衡量,使法理与情理相统一。”傅国涛表示,要秉持“案结事了”的理念,推动矛盾纠纷的实质化解,让当事人赢得明白输得信服。

  “我认为人大代表旁听案件、监督法院工作,更应注重程序和过程。”旁听庭审后,全国人大代表、影视编剧赵冬苓表示,人大代表对于法律条文、判决结果的认知也许不如法官清晰,但实地参与庭审,是人大代表积极履职、做实对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监督的体现。

  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印证了赵冬苓的想法。报告指出,老百姓到法院是为了解决纠纷,事实之争、法理之辩,要做实“庭上见”。2023年,全国法院二审开庭率增长10.55个百分点,再审审查询问、听证率增长3.04个百分点;上诉率下降0.18个百分点。

  “我本身是一个对法律非常感兴趣的作家,希望未来有机会旁听更多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赵冬苓说。

  “合议庭总结庭审焦点精准明确,层次清晰,整个庭审既简洁明了,又给予当事人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体现了法律对双方权利的平等充分保护。”庭审过程给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佛山市智荟蓝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保工程师苏荣欢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从农民工中走出的人大代表,苏荣欢更加关心案件背后的朴素正义。这起案件是民法典实施后围绕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期限问题形成的新纠纷,事关施工企业利益,事关工人“血汗钱”的去处,苏荣欢对此长期关注。

  “法官在回访时对整个案件的审理结果和裁判思路进行了耐心说明,释法说理十分清晰。”苏荣欢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在作出裁判后及时主动向代表告知裁判结果和有关考虑,充分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充分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站位和认真严谨、耐心细致、全程负责的工作作风。

  “为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点赞,希望将来更多参与到人民法院的各项活动中,了解全国各级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苏荣欢说。

  “开展长期未结、久押不决案件专项清理”“多年难以解决的一些地方‘年底立案难’问题从根子上得到治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的一项项数据、一个个案例,让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投吉电股份白山吉电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设备部副主任李文辉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