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新出路|保障性住房为什么要封闭管理,房源从哪里来?

发布时间:2024-06-06 10:21:14 来源: sp20240606

  澎湃新闻记者 计思敏

  【编者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怎么建?新的一年,中国房地产有哪些新出路?

  近日,福州、深圳、南宁等地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相继落地,随着多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开工,新一轮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正式启动。

  与原有的住房保障体系有何不同?

  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日前表示,原有的住房保障体系是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体。而现在则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分为配租型和配售型两种保障性住房,其中配租型包括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按保本微利原则配售。按照要求,城市人民政府要从解决困难工薪人群住房问题入手,根据供给能力,合理确定保障范围和准入条件,逐步将范围扩大到整个工薪收入群体。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澎湃新闻表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核心特点就是明晰配租型和配售型相结合的住房保障体系。配租型主要由公租房和保租房来构成;配售型则是未来重点发展的产权性住房。

  李宇嘉认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目的是满足购房困难人群拥有产权住房的需求。“因为在高房价的背景下,一些户籍无房户、人才群体、工薪阶层等想要拥有住房的焦虑感是非常强的,而且他们也是整个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在住房经过充分的商品化发展以后,学习国外的一些做法,将这部分人群作为住房保障的重点,同时壮大保障性住房在整个住房供应体系中的占比。”

  按照住建部的规划,新一轮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并非照搬国外某种模式,而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住房保障模式改革,要加快建立一种“保障+市场”的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

  保障房针对哪些人群?

  可以看到,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被认为是完善住房制度和供应体系、重构市场和保障关系的重大改革。《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也已于2023年8月25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之所以启动新一轮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是因为此前商品房和保障房的“双轮驱动”存在一长一短的情况,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对滞后,在住房供给中占比偏低,不能满足需求,存在明显短板。特别是在一二线大城市,由于房价高,部分工薪收入群体买不起商品住房。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是在新形势下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要求,完善住房制度和供应体系、重构市场和保障关系的一项重大改革。

  上述负责人提到,新一轮保障性住房建设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拓展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新路子。目前,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申购的具体条件,还要看地方政府下一步的规划和要求。标准是根据申请人的家庭收&